一、组建背景
2011年9月22日,中交集团向国家发改委呈报《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请报告》(中交科字〔2011〕238号),申请以所属上航局为依托单位,联合所属中国交建(股份公司)、天航局、广航局、振华重工、四航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设立“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疏浚研究中心”),以期提升我国疏浚技术装备水平,带动整个疏浚领域的发展。2011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工作的批复》(发改办高技〔2011〕2676号),批准以上航局作为依托单位,联合上述有关单位共同筹建疏浚研究中心,并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以公司法人形式组建和运营。疏浚研究中心2012年6月4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人民币2亿元。2018年1月9日,按照中交疏浚“一三六九”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研发资源统筹管理,中交疏浚收购上航局所持疏浚研究中心38%股权,成为疏浚研究中心控股及并表单位。2021年12月20日,疏浚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优化整合评价,纳入国家工程中心新管理序列。
二、企业情况
业务布局:疏浚研究中心是国内规模***,综合性***的疏浚技术研发中心,是以我国疏浚行业***一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是中交集团仅有的两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可开展机理研究、物理模型试验、数值与仿真模拟、工程工艺研究、装备产品研制与测试、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成果产业化验证、工程示范、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企业级装备管控平台定制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
主要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环境工程设计污染修复专项乙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
企业规模:截至2021年底,疏浚研究中心资产总额5.79亿元,净资产2.48亿元,营业收入4.27亿元。拥有员工268人,其中研究人员92人,高级职称57人,中级职称117人。
研发资源:疏浚研究中心拥有世界规模***、试验条件领先的疏浚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建有疏浚过程与设备试验平台、泥舱模型试验平台、泥泵管道试验平台、疏浚船模拟仿真试验平台、污染底泥安全处理/资源化利用试验平台等大型试验平台,可开展疏浚、环保、海洋、水利等多行业基础研究和工程化验证。疏浚研究中心同时设有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研究试验基地,拥有交通行业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交建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疏浚研究中心已经形成了三个层面的产研业务体系架构。“一室”(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五所”(工程研究所、装备设计研究所、自动化系统研究所、智能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生态环保所)开展工程工艺、疏浚装备、智能与信息技术、自动化系统、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研发工作;四个事业部(装备事业部、装备技术服务事业部、自动化事业部、工程承包事业部)开展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
科技创新:疏浚研究中心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21项(***14项,省部级45项),课题总经费6.56亿元。累计完成并通过验收科研项目59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35项(含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取得专利授权129项(发明专利4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授权83项,发表论文223篇,承担和参与标准规范编写46部(国际标准5项)。疏浚研究中心在疏浚和环保两大业务方向深耕细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创新成果,并通过产业转化,形成了以高效泥泵、大功率轴系、专用挖掘机具、多功能环保清淤装备、智能化控制系统、模块化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等为代表的多个产品系列和成套系统装备。
企业荣誉:201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2018年度中交集团科技创新大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交通运输部2019年度十大科技创新平台、中交集团2019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2021年度中国水运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2021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0年度交通部重大科技成果;2021中施企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中国水运协会标准化科技二等奖、中交集团2021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
面向“十四五”:深入贯彻***总书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指引,对标对表国际一流水平和发改委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坚持“建设世界一流疏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和产业转化中心”的发展定位,打造疏浚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突破“卡脖子”问题,在打造疏浚产业链链长中发挥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