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招聘信息
博士后
2025-04-02 17:06:52
职位描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HOPE装置)博士后招聘启事
一、动物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动物所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动物所现任研究组长(PI)88人,超过3/4入选国家、中国科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1人,国家引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28人。“十四五”以来,动物所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5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发表CNS文章31篇(其中第一单位16篇)、主持发布干细胞国际标准3项;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获得授权专利百余项、与企业达成技术合同额超过10亿元。
二、HOPE装置简介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以下简称“HOPE装置”)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将建设一个能在整体水平、人群规模模拟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大型综合装置,可实现多遗传背景、多复杂器官联合、多功能状态模拟,为生命科学、药物评价、再生医学、特殊应用等提供开放式、场景化的研究平台,带动生物医药领域变革。HOPE装置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怀柔科学城聚核区。
三、招聘需求
现因HOPE装置建设发展和相关科研工作需要,诚聘博士后3名。
四、合作导师简介
(一)姚睿
姚睿博士,HOPE装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优秀等级),获得中国科学院引才计划支持。2010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留校并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成形装备所副所长,获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被学校官网首页报道。2024年4月全职加入HOPE 大科学装置。研究方向是干细胞3D打印技术与器官再造应用研究,聚焦“工程因素对干细胞命运决定的调控机理”科学问题,揭示了剪切力、生物墨水粘弹性、几何结构等工程因素对干细胞命运决定的影响规律,系统解决了干细胞3D打印适配性、几何—力学信号协同调控器官关键功能重塑、高保真3D打印和规模化干细胞/组织培养等前沿难题,开发了面向人体组织器官批量再造的高仿生/多尺度构建技术和装备,实现了脂肪、肝脏、肿瘤等人体器官元件的体外再造与关键功能重建,并进行自动化科学仪器、组织器官制品的产业转化。在Cell (Voice),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Nano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SCI 论文24篇(其中10篇为封面报道、亮点论文、ESI Top 1%高被引论文)。研究工作被科技日报、学习强国、BBC World News等国内外科技媒体报道。申请发明专利 38项,其中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6项。更多内容请参考研究员介绍网页:https://ioz.cas.cn/sourcedb/zw/zjrc/202411/t20241129_7448010.html。
(二)周航
周航博士,HOPE装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后受聘于京都大学工学院微工程系,历任研究助理、特定研究员及助理教授。在此期间,深度参与日本国家医疗研发项目—再生医学与基因治疗产业化,负责根据应用场景开发下一代器官芯片系统,与国际医药企业紧密合作,主导多种类型器官芯片的血管化、免疫化及通量化开发工作。2024年9月,全职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HOPE 装置)。聚焦“如何实现器官芯片的功能化及可控运行”这一科学问题,具体围绕器官芯片中的复杂界面模拟、动态变化追踪及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方向包括器官芯片智能化制造与功能模拟。在ACS Nano,J.Nanobiotechnol.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代表性成果,出版学术著作一部,发表微纳专业会议论文二十余篇,拥有一项发明专利,部分科技成果正在申请国际专利。曾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以及日本文部科学省资助等荣誉,担任Cell Proliferation期刊青年编委,受邀出席2024年生物医学国际会议(ICBME 2024)等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学术报告。更多内容请参考研究员介绍网页:https://ioz.cas.cn/sourcedb/zw/zjrc/202411/t20241129_7448373.html。
(三)苗一非
苗一非博士,HOPE装置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八年制专业,获病理生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于美国休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希望之城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先后加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以讲师、助理教授身份进行干细胞以及类器官研究工作。期间领导并参与多项政府与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2025年1月全职加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参与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HOPE)建设,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多种细胞和类器官模型,进行血管以及心肺系统的生理病理体外模拟和疾病机制的探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含共同)在 Circulation (2020), Cell Stem Cell (2020), Circulation Research (2022),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24),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PNAS (2016),和ATVB (2012) 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长期担任Circulation Research, ATVB, Communications Biology, Life Science, 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等期刊独立审稿人,担任Cell Proliferation杂志青年编委。更多内容请参考研究员介绍网页:https://ioz.cas.cn/sourcedb/zw/zjrc/202502/t20250214_7527719.html。
五、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
(一)岗位职责
1. 独立或协助合作导师开展科研工作、进行项目管理和申请、参与课题设计、论文撰写和专利申请等工作;
2. 积极参与团队研究工作,以及团队对外的交流合作;
3. 协助指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合作导师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应聘条件
1. 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有清晰的科研思路,诚实守信、踏实肯干,富有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具备良好的中英文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能力;
3. 近三年内获得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类器官、器官芯片、生物打印、药物筛评等生物医学类或生物传感、微纳制造、电子工程、电气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且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备生物信息学分析(单细胞测序以及空间转录组)、干细胞以及类器官培养、实验动物操作经验、医工交叉研究经验者优先;
4. 博士期间或三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研究论文至少一篇;
5. 身心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
六、福利待遇
聘期内工资、福利待遇等参照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动物所相关制度执行。
七、应聘材料
(一)个人简历(含研究工作简介);
(二)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三)各类证书论文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至少三名推荐人的推荐信(其中一名推荐人须是申请人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推荐人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八、招聘办法及要求
(一)自发布招聘启事起,凡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应聘人员按第七条要求提交材料;
(二)材料初步审核后,部门统一组织面试。若未通过初审将不通知参加竞聘,材料恕不退回;
(三)报名截止时间:岗位招到合适人员截止。
九、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电子版申请材料通过E-mail提交,邮件命名为“应聘博士后+申请人姓名”。
联系邮箱:hope@ioz.ac.cn
如需了解更多,可访问:
研究所主页:http://www.ioz.cas.cn
职位类别:学术/科研
专业要求:理学,工学,医学
单位简介
联系方式
公司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