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学生就业微观(四):青年失业率18.2%,数据背后的故事更深刻
2023-01-12 12:00
佚名
IP属地:上海
原创 二马氏 51HR派 01 青年失业率的历史数据 2022年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4月的失业率数据为6.1%,比3月份上涨了0.3%。紧接着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为18.2%,是全民失业率的近3倍。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饱受关注的话题。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上了千万级,但是疫情带来了多城市大范围的封控,企业被迫在家营业,学生出不了校门,“大学生就业”不仅受关注,而且变得非常突出和敏感。 但是“青年失业率”被专家、媒体甚至家长们高频提起,印象中好像是第一次。国家统计局官网上有数据显示:2021年12月青年失业率(16—24岁)为14.3%,同期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 更早的数据:2021年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5.4%,而6月份整体的调查失业率是5.0%。 尚没有2020年及之前、官方公开的青年失业率数据。 我第一次看到“青年失业率”是在联合国的国际劳工组织定期发布的《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for Youth》(全球青年就业趋势)。大概2004年开始,这一组织每年都会给出一个报告。在2004年报告的前言说: “青年男女是世界上现在和未来的最大资产,但他们也是一个具有严重脆弱性的群体。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全球失业率严重打击了年轻人,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着高度的经济和社会不确定性。 与成年人相比,青年失业的可能性是其三倍以上。很多时候他们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为他们没有机会获得体面的生产性工作。” 从多国(区域)的历史数据看,青年(15~24)失业率通常是成人(25+)失业率的2~3倍。中国18.2%的青年失业率为2021年以来的最高,但是同期的整体失业率6.1%也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据。 而在每年国际劳工组织的《全球青年就业趋势》中,最打动我的是,就业率(失业率)不只是数量,它每一次都在说“让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真正有机会找到体面和富有成效的工作”。 当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千万,“体面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正是人均GDP已经超过8万元人民币国家年轻人的最大追求,是2022大学生就业最大的难题。 02 谁对青年失业率痛感最强
18.2%的青年失业率出现在媒体的新闻里,财经专家和大V的文章里,学者的大声呼吁中,但是我几乎没有看到毕业生们的表态。 2022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110.7万人,参考2020年的就业环境,预计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会扩大对今年毕业生的录用。 Alice 是一所211大学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忧心忡忡的父亲说她一直在“无忧无虑”地刷剧聊天,考研不成,也不着急找工作,让我和她聊聊。 每年亲戚熟人都会安排这样的通话几次。开始我还主动电话,貌似人生导师要开解迷途的青年,几次三番后非常清楚——这一届年轻人聪明得很,根本不需要“老师”, 若无直接的工作机会安排,还是不要讨嫌为妙。 “ Alice微信我“我爸爸要我和你聊聊”。 “好吧,你方便给我电话。我一般下午有空。” 三天后,女孩子终于艰难地给了我一个面子。 谈话先从眼前的生活开始。女孩子告诉我,她和毕业生们大多数限制在学校里。吃得还不错。同学中有几个很能在APP上抢货,外卖也逐渐活跃……
- “不能出校门,难受吗?” - “还好。其实本来没课的时候也基本在寝室里,不太出门的。就算不满意,又有什么用呢。” - “工作考虑吗?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 “我的专业不太好找工作。申请了三十多个公司,都没什么回音。最多说疫情后再联系。我当然想进大企业,但是我看中的公司基本上都没戏。 我这个专业出来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同学基本都是我这个状态,就算考上研究生也很少再读法学的。” - “我不太担心找工作。又不是我一个人,大家都差不多。我爸妈都在想办法,国家和学校肯定也会想办法,总归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 “为什么要工作呢?主要是大家觉得我不能毕业后没事做吧。我妈总说就算我找不到工作家里也不缺我吃喝。但是又总说我不努力” - “如果学校好,专业好,当然我会很主动。因为机会多而且好,早点投简历签offer,抢到好工作。 但是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就是简历发出去等消息。你和我爸妈说,他们安排好机会我会听他们去面试上班的,但不要老是来烦我。好像我着急了,就能找到工作似的。” …… 果然,这几年大学生就业一直就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政府部门和学校为“就业率”倾尽全力,家长为子女的出路施展能量。 毕业生们在各种安排和多种机会中比较、权衡和求全。但是不少人又在工作了一年半载后决绝地离开自己的最初选择。 03 但愿不会“非必要不招聘” “非必要不求职” 在2020年以来的两年里,“非必要”紧紧地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当2022年春天距离的限制已经逼到家门外。非必要不走动、不外出,不聚集和不电影旅游已经成为几亿人的日常。
2020~2021 英国大学生和家长们对“网课”表示愤怒,要求学校退钱补偿。2022年KCL等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回校上课,线下考试。可是学生们不干了。 剑桥大学学生会,去年对近500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有一半的学生说,线上考试体验更好。62%的学生说,以前的闭卷期末考试,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据说,有些英国大学生,在整个本科期间,因为疫情,一场闭卷考试都没参加过。一些今年大二的英国学生,上一次参加线下闭卷考试,还是2018年的GCSE大考。 苹果、高盛和谷歌等公司在美国“重返办公室”的政策纷纷受阻。 苹果公司4月份初要求员工每周至少一天返回办公室,并计划此后一周逐步增加到三天,但一些员工因该公司决定更多在现场工作而离职。5月份中旬,谷歌暂停了让员工每周多一天回办公室的计划。 高盛CEO在2021年2月曾表示“远程工作是一种‘异常现象’。高盛秘诀的一部分是年轻员工与那些更有经验聚集在一起,为了让高盛保持这种文化基础,必须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但是就在今年5月,高盛的合伙人和董事总经理可以“在没有固定休假日的情况下在需要时休假”。 今年2 月份为《财富》杂志进行的哈里斯民意调查,大约50%的美国工人说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以换取无限制休假政策。 据说大多数人在家工作(上学)会经历以下状态 1. 生物钟紊乱,吃喝睡都不正常; 2. 担心工作不保,焦虑财富损失; 3. 生活开始规律化。吃喝/工作逐渐回到过往的7~8成; 4. 心态逐渐平稳,开始找新事情做,比如烧菜,健身,画画; 5. 习惯和享受在家独处,不愿意多出门和多消费。 中国的毕业生普遍“窄”和“社恐”。国际劳工组织《2020全球青年就业趋势》说“青年人缺乏足够的体面工作。近年来,拥有学位的就业者的数量增长并没有与高技能工作数量的增长匹配。”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放言:近 50% 的公司预计自动化将导致其全职员工人数有所减少。而疫情正在毫不留情地提速这样的自动化。 我深度怀疑,以上雇主需要的能力,我们的大学教育可以提供这样的培养。 曾经有个预言说,未来的经济增长只需要现在一半甚至更少的人工作。“工作”将成为一种收费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花钱买工作。 传统的我,坚定地不希望进入“非必要不招聘,非必要不工作”的轨迹。
18.2%的青年失业率出现在媒体的新闻里,财经专家和大V的文章里,学者的大声呼吁中,但是我几乎没有看到毕业生们的表态。 2022年的研究生录取人数110.7万人,参考2020年的就业环境,预计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会扩大对今年毕业生的录用。 Alice 是一所211大学法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忧心忡忡的父亲说她一直在“无忧无虑”地刷剧聊天,考研不成,也不着急找工作,让我和她聊聊。 每年亲戚熟人都会安排这样的通话几次。开始我还主动电话,貌似人生导师要开解迷途的青年,几次三番后非常清楚——这一届年轻人聪明得很,根本不需要“老师”, 若无直接的工作机会安排,还是不要讨嫌为妙。 “ Alice微信我“我爸爸要我和你聊聊”。 “好吧,你方便给我电话。我一般下午有空。” 三天后,女孩子终于艰难地给了我一个面子。 谈话先从眼前的生活开始。女孩子告诉我,她和毕业生们大多数限制在学校里。吃得还不错。同学中有几个很能在APP上抢货,外卖也逐渐活跃……
- “不能出校门,难受吗?” - “还好。其实本来没课的时候也基本在寝室里,不太出门的。就算不满意,又有什么用呢。” - “工作考虑吗?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 “我的专业不太好找工作。申请了三十多个公司,都没什么回音。最多说疫情后再联系。我当然想进大企业,但是我看中的公司基本上都没戏。 我这个专业出来能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同学基本都是我这个状态,就算考上研究生也很少再读法学的。” - “我不太担心找工作。又不是我一个人,大家都差不多。我爸妈都在想办法,国家和学校肯定也会想办法,总归可以找到一份工作。” - “为什么要工作呢?主要是大家觉得我不能毕业后没事做吧。我妈总说就算我找不到工作家里也不缺我吃喝。但是又总说我不努力” - “如果学校好,专业好,当然我会很主动。因为机会多而且好,早点投简历签offer,抢到好工作。 但是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就是简历发出去等消息。你和我爸妈说,他们安排好机会我会听他们去面试上班的,但不要老是来烦我。好像我着急了,就能找到工作似的。” …… 果然,这几年大学生就业一直就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政府部门和学校为“就业率”倾尽全力,家长为子女的出路施展能量。 毕业生们在各种安排和多种机会中比较、权衡和求全。但是不少人又在工作了一年半载后决绝地离开自己的最初选择。 03 但愿不会“非必要不招聘” “非必要不求职” 在2020年以来的两年里,“非必要”紧紧地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当2022年春天距离的限制已经逼到家门外。非必要不走动、不外出,不聚集和不电影旅游已经成为几亿人的日常。
2020~2021 英国大学生和家长们对“网课”表示愤怒,要求学校退钱补偿。2022年KCL等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回校上课,线下考试。可是学生们不干了。 剑桥大学学生会,去年对近500名学生进行相关调查,有一半的学生说,线上考试体验更好。62%的学生说,以前的闭卷期末考试,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据说,有些英国大学生,在整个本科期间,因为疫情,一场闭卷考试都没参加过。一些今年大二的英国学生,上一次参加线下闭卷考试,还是2018年的GCSE大考。 苹果、高盛和谷歌等公司在美国“重返办公室”的政策纷纷受阻。 苹果公司4月份初要求员工每周至少一天返回办公室,并计划此后一周逐步增加到三天,但一些员工因该公司决定更多在现场工作而离职。5月份中旬,谷歌暂停了让员工每周多一天回办公室的计划。 高盛CEO在2021年2月曾表示“远程工作是一种‘异常现象’。高盛秘诀的一部分是年轻员工与那些更有经验聚集在一起,为了让高盛保持这种文化基础,必须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但是就在今年5月,高盛的合伙人和董事总经理可以“在没有固定休假日的情况下在需要时休假”。 今年2 月份为《财富》杂志进行的哈里斯民意调查,大约50%的美国工人说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以换取无限制休假政策。 据说大多数人在家工作(上学)会经历以下状态 1. 生物钟紊乱,吃喝睡都不正常; 2. 担心工作不保,焦虑财富损失; 3. 生活开始规律化。吃喝/工作逐渐回到过往的7~8成; 4. 心态逐渐平稳,开始找新事情做,比如烧菜,健身,画画; 5. 习惯和享受在家独处,不愿意多出门和多消费。 中国的毕业生普遍“窄”和“社恐”。国际劳工组织《2020全球青年就业趋势》说“青年人缺乏足够的体面工作。近年来,拥有学位的就业者的数量增长并没有与高技能工作数量的增长匹配。” 世界经济论坛2018年放言:近 50% 的公司预计自动化将导致其全职员工人数有所减少。而疫情正在毫不留情地提速这样的自动化。 我深度怀疑,以上雇主需要的能力,我们的大学教育可以提供这样的培养。 曾经有个预言说,未来的经济增长只需要现在一半甚至更少的人工作。“工作”将成为一种收费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花钱买工作。 传统的我,坚定地不希望进入“非必要不招聘,非必要不工作”的轨迹。
- 到底了 -
共0条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哦~